Wednesday, February 12, 2003

[日本] 日本物語



車子將入金閣寺旁的停車場,循例,管理員趨前禮貌引導,只是這回仔細先探詢了一聲:金閣寺刻正整修中,你們仍願付費參觀嗎?

到日本幾日,已經不是第一回了,我對日本人的多禮印象深刻。停車場例行的仔細導引就略過不說,馬路上施工,絕對有一人工作服穿戴整齊,不急不徐、禮貌友善地指揮車輛往來。此人通常文質彬彬,認真誠懇,面對不盡的川流車輛不改顏色。脫下制服,很可輕易偽裝成一普通內勤會社員。

藍領勞動業都復如此,便可想見在服務業上,你要受到多麼樣的禮遇。

對日本的多禮早有耳聞與心理準備,只是當真看到無數的不分階級的人民共同將之徹底實踐,還是要感到體內一股震顫。

在這裡,似乎每個人都衷心誠懇與你應對進退近乎打躬作揖姿態,我其實很小人地屢次懷疑其內心對於行禮如儀實質上的「純度」。抑或,我能用自己較被說服的「敬業」來解釋此現象?


多數日本人的敬業,絕對毋庸懷疑。我們的巴士司機,容貌精神,牙白手套,衣著素雅整齊,臉上總掛著微微笑容,每至一地,一定先仔細紀錄時間地點,然後開始在地圖上認真確認下一路段之正確路徑。不惟遵循導遊路線規劃,還能以在地人之身分提供更佳之建議…..

或者是,旅館內、餐廳中、商店裡之人員向你招呼歡迎光臨及謝謝再來時絕對週到貼心不只是皮笑肉不笑。

眾知,日本文化橫向移植自中國的唐文化,唐文字、唐建築、唐服、茶道….. 再加上十九世紀末的極力西化,反覆揉合、去蕪存菁,至今在文化地貌上遂獨當一面而有可觀。甚至在許多層面早已青出於藍,反要作文化輸出。由此,發展出八0年代以降管理學上「改善」之說便不難理解。日本人對於他文化的發揚光大,其實很值研究、也很值敬佩。

不僅是古蹟建築,對於原稱唐服的和服之保留發揚,對於茶道的細加研摩幾近宗教典式,對於相撲文化的鼓吹,日本人之崇古與敬古,與不厭細瑣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實已蔚成一格而無懼嘲諷。

稍早,天色猶暗,我摸著黑找著藏在麩屋町通中之白山神社,小巧雅致,藏身週遭或新或舊的建築中卻不顯突兀。前一夜,在三條通、四條通漫步閒逛,人聲鼎沸的現代商店街,現代繁華光影落在許多委身其間、僅僅一牆之隔的古蹟神社上,卻侵不入其內的莊嚴古樸,只得滿懷敬意止身門外。又或是,大清早在不遠處的本能寺看到僧人晨起灑掃活動,地久天長一如你看歷史劇或武俠小說的想像,那樣的建築、那樣的碎石小徑、那樣的古松與那樣的氣氛…..


雪勢加大時,我在鴨川畔,感受歷經千年仍然巍然聳立的京都,那感覺,與早已逝去的龐貝古城迥異。

如果說,幾百年來我們也自海峽或東黃海、太平洋彼岸承續了什麼東西,我們篩選了什麼?留下了什麼?一個初至境內如我之於日本的旅人是不是也會發出相同的讚嘆?

然而我知道日本終非地久天長之境,不過幾十年前,這裡備受戰火蹂躪,殘瓦片片,日本人傷了世界,也傷了自己。只是戰後,日本人以極快的速度還原自己、還原傳統,當多數國家仍在與貧困拔河時,悄悄擠身已開發國家之林。並且很令人驚異的,傳統與現代並蓄。

我習慣以路面品質來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在日本,不管是柏油路、人行道、自行車道;不管是古道、新道、石板道,無一不平整簇新。每每,自高樓俯望你都要讚嘆這些道路之高度質感。這些,對於來自一個道路終日挖挖補補、「地無三日平」,在人行道要閃躲水漥、在大馬路得避開高低落差與坑洞處處的國度的我來說,簡直天堂。

當然日本自有她的問題。政治上的貪污、經濟上的泥淖,堅強的民族優越與民族自卑同時並行。尤其遵循團體、傳統的壓抑性格也使得許多日商在突破創造的能力稍顯不足,使得日本人在昂首世界的同時又不免自我捆縛。這種壓抑自然得有一宣洩孔道。於是,我們看到許多因事業失敗自裁案件、我們知道日本名震東亞、東南亞的買春團;於是,我在新宿歌舞伎廳看到許多「料金」便宜,標榜「巨乳.美乳.美少女」的露骨廣告。日本文化高度發展,在某些方面又似乎與道德價值背道而馳,表裡矛盾處處。


經濟沉淪十年,大阪城外的公園,據言流民日多。日本爭逐世界第一的物價指數讓這些睡在帳棚內的人更不敢稍加仰望。

於此,我看到一個變動前的日本。雖不至崩解,但是至少,平靜的文化表面下將更為波濤洶湧。

關西大地震數年後,我站在簇新的大阪城天守閣旁,看著城外許多華美的建築、高品質的道路、打扮精心的男男女女。內心其實有欣羨,也有更多的疑問。這些,不只來自日本崇循古統,但卻不願承認侵華掠他的歷史一事。我只是心生保留,還有,時不時來自內心的一陣幽長慨歎。

這裡,可是地久天長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