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7, 2005

[奧地利] 桃花源紀事 - 哈爾史塔特 (Hallstatt)


已經不止一次,我收到朋友寄來的聖誕賀卡,封面的畫面是一座臨著湖、傍著山的小鎮,小鎮上的教堂拔尖而起,襯著蔚藍的天空與青翠的山顯得異常清幽靜謐,湖面上微有波紋,映在其中的小鎮便如幻似真地在其中形成一座讓人夢遊其中的仙境。

這個小鎮叫做哈爾史塔特(Hallstatt),位於奧地利西境著名的薩爾斯干馬格特(Salzkammergut)湖區,Hall為塞爾特古字,意指「鹽」,顧名思義,此地自古以來就以產鹽著名,擁有許多古老的鹽礦坑,雖然礦坑群早已停採荒廢,但因其歷史價值及保存完好的自然風光,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為世界遺產之一,美好的人文與自然風光繼續吸引著無數的觀光客前來一親芳澤。

夏天來哈爾史塔特,簡直就像走入了童話仙境,湖的四周青山環繞,那鮮嫩的翠綠風光就同潑墨畫般灑在宛如玻璃般乾淨清澈的湖面,晶瑩剔透。湖上偶有大型木造槳船泛波而行,只見當地人在其上擺了幾張桌椅,大傘一張,奏著手風琴,就在湖上唱歌野餐起來,綠波划過,伴著微風徐徐,好不愜意舒爽。湖畔的小鎮緊依著陡峭的山壁而建,一間疊過一間,較之九份民房還要陡峭難行,不過縱然如此,每戶人家一推開窗,世界級的美景躍然眼簾,有山有水,任仁者智者,到了這兒通通要被收服得伏伏貼貼。



沿著湖走,傳統的木製建築房舍無不造型精美,每一層樓開出好幾道門窗,窗櫺上,燦爛開放著鮮豔的花朵,藍色、紫色、綠色、黃色、白色,繽紛了一幢幢建築的門面,盎然著美好生機。臨著馬路的店面,多半小巧可愛,麵包坊、餐廳、小型銀行,沒有豔麗的市招霓虹,不仔細走近,你絕對不知道店家經營的是何生意,把目光放遠,事實上,這根本是一幅中世紀歐洲小山城的風情彩畫。走在哈爾史塔特,就像是走在中世紀的童話城鎮中。

信步而走,不久就到市集廣場(Marktplatz),廣場有噴泉及三位一體紀念柱,是觀光客及當地住民市集休憩的場所,幾家旅館、餐廳圍著廣場而建,牆上都攀滿了綠藤與花卉。廣場的露天餐座上,許多遊人在清風習習中享受阿爾卑斯式的山間佳餚。廣場附近一座天主教堂與另一座新教教堂幾百年來和平共存,安撫著不同的信徒人心,如果拾階而上,不久即可進入建於坡上的教堂,及其一側小巧但清靜的墓園。在教堂坡上遠眺碧湖群山,美麗與舒適已不是形容詞,而是一種沁入人心的精神與氣氛,風光恁好,旅遊至此,夫復何求?


幾次到哈爾史塔特都在夏天,年底隆冬時節再來一趟,小鎮覆滿了白雪,皚皚群山將湖面也映染了一片花白。廣場噴泉給加了蓋,旁邊一棵高高的聖誕樹下搭建著耶穌於馬槽誕生的情景,聖誕鈴聲隱隱作響,與溫暖的橙光自一戶戶人家的窗戶透露出來,還是讓人如臨幻境,這哈爾史塔特,麗質天生,就是有魅惑人們的能力。

踩著細碎雪聲,穿行哈爾史塔特小巷梯街,時光彷彿被封凍住,讓人心止氣靜,不躁不鬱。深吸一口氣,甘淨冷冽,我總在想,下回何時再回得來這桃源美境?

Saturday, May 07, 2005

塵煙京華


** 印象˙北京

趕著去北京,是因為多少朋友、多少媒體都在大聲疾呼:「趕快到北京瞧瞧吧!在她古韻還一息尚存之時。」「2008年奧運的賽事中心雖是北邊的亞運村一帶,但是其影響的效應是全面的,大破壞與大建設可是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一刻都不稍歇。」喊著喊著讓人跟著緊張起來,似乎錯過這時日,我就錯過了古都近千年好風景;似乎這幾年一過,一座老城就將徹底陷落,重重雲山煙樹就在流火霓虹中完全遭到掩蔽,若龐貝,更如亞特蘭堤斯。

出發前,一位朋友輾轉傳來一封介紹北京的電子郵件:尋找北京--逛老胡同找新樂趣。除了幾個大型古蹟景點,最深入市井最有「京味」的,二話不說都說是胡同風情,只是我有些震驚,覺得自己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所謂「老胡同」裡,依照片看來,充滿了新粧的夜店酒吧、餐廳與咖啡館,完全摩登風情,就像任一新興都會一般,背景可以在上海、台北、東京、新加坡或香港都行。這種感覺,完全就像當年初抵捷克首都布拉格,只覺得此城怎麼看都已經是任一西歐現代城市的翻版。

我的班機在深夜抵京,車行高速公路進入市區,兩側的崢嶸高樓一如想像,各式的商品看板與地產廣告競相在萬瓦燈火中交疊輝映,帷幕大樓透出的光還在吐納日間未褪去的商機財氣。車燈成流、路闊城寬,做為中國的首都,城市的總體氣勢是現代而豪氣干雲的。但是我也知道,型塑城市的外表迅速簡易,要看一個城市的底醞內裡,還是得從他處著手。北京如海,歷史的縱深與地裡的開闊都要暗濤洶湧汩汩而來,我深吸一口氣,暗想,未來的幾日,恐怕身心靈都得經過一番劇烈翻騰、捶打試煉哩。


** 新與舊

北京是給摩登的煙塵給覆蓋住了。

我走出鼓樓大街地鐵站,這一區域,被推薦是看老北京萬萬不可錯過的,沿著舊鼓樓大街,在新穎的人行步道與新砌屋牆間行走,好寬闊的大街,兩側因道路拓寬而拆毀的宅院門牆殘瓦破礫還來不及運走,那些新成的牆,遵古式貼了磚、上了鐵灰胡同漆,可怎麼看都像新建的民俗村建築,縟麗而無生氣。

我趕忙拐進小巷內,還好,這裡的胡同還沒換裝。路上雖然停了轎車、牆上雖然載有分離式冷氣的壓縮機,耆老們總算還圍在一角下棋,小店鋪上還販售著各式我見所未見的各式吃食,路邊的二根電線桿上,長長一條線上掛了幾條棉被,所謂庶民風情。

登上鼓樓,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端標誌,視野真好,四方左右的胡同盡入眼簾,心裡卻只一驚:那些胡同內的房舍,好大一比例都明顯地處於頹圮中,更甚者,黃瓦土抔處處,這些舊式的胡同宅院建築,被一條條新式的寬闊馬路電網般給包圍住了,雷池都不得越一步,徒留一曲曲前朝輓歌清奏未了。

北京之申奧成功,到底是福是禍實難評斷。主辦奧運,當然是國力與經濟實力之具體展現,只是欲跨入此一門階,城市給作了大翻修,現有景點加緊整修門面擴大、大規模興建地鐵,許多被認定不值保留的胡同區給整片拆除。一座千年古城的現代化,在政經因素下強力地推波助瀾,進化是跳躍不連續的,改變是毅然決然地,我只怕那些醞釀了千年的文化舍利,就在黃沙漫漫中給遺落佚失了。

這應該是古都現代化的共同宿命,所謂傳統與現代的掙扎。我不禁想起古蹟保妥完善的另一千年古都—日本京都。在那兒,古建築與新建築密合地相偕相生,絕不扞格,唐風遺緒歷經十個世紀的盤轉仍然遒猛有勁,懾人心魄。先天條件更好的北京城,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中國的活歷史教材?一座古意盎然的新北京城?

幾日下來,我其實很憂心。

不僅是進入紫禁城時,看到斑駁的城牆,積灰龜裂的樑柱門板,很明顯地疏於照顧。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乃至乾清宮、養心殿內,那麼多重要的史物無不蒙塵未見乾濕調節。就不用說重要性相對次之的孔廟及國子監了,這些脆弱的木建築群,看來沒有按時維繕保修,任憑風化雨打,斑駁脫落的柱漆捲捲翻出,行過時一不小心擦碰就一地漆屑。舊時皇帝講學的辟雍,外圓內方的欄池內也水污蘚綠。

幸好,成賢街上古樹參天,孔廟周遭幾株巨樹風華依舊,在其下享受習習涼風,很有一種蒙受歷史庇蔭的幸福感。雍和宮前,兩列直列而去的高大的銀杏尤其綠波蕩漾、鮮豔沾人。


** 行過三世紀

四月天,柳絮紛飛,我在頤和園的人潮裡破浪而進。一如北京各處旅遊景點,穿著一式背心、戴著一式豔色棒球帽的內地旅遊團客匆匆洶湧來去,可惜了這一片好山水好園邸。這座自乾隆年間開始修築的皇家園林,借山養水,樓閣長廊無不精巧,園景依湖傍橋,氣勢開闊、光影變化生動曼妙。在昆明湖畔駐足長坐,水天悠悠,時間亦緩了韻,柳條迎風翻飛,而柳絮風起,果真神似細雪紛紛,一切氛圍很有滌心淨氣之效。只可惜園邸已非乾隆原園,上上個世紀,遠道自大西洋畔來的英法聯軍,一把熊熊大火,三天三夜將這皇園燒之殆盡。人類,是可以如此野蠻的,強攻他國,還要將其文化建築毀之一旦,幾世紀前的西班牙人,同樣將拉丁美洲許多古文明悉數摧毀、不留殘口。這樣的憤怨,數天後在我知悉鼓樓上那只陳年大鼓亦在英法聯軍時慘遭割毀,同樣高張難耐。

現在的頤和園,重建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而後修復,滿足了慈禧的一己之私,卻意外的在兩世紀後,讓我親身經歷了步移景換的清式皇林與中國造景。

我從北宮門進入,經過蘇州街、智慧海、佛香閣一路而下昆明湖,沿著可能當年慈禧光緒帝都走過的長廊,慢慢走至德和園、仁壽殿、東宮門乃至十七孔橋,三世紀的時光沖刷,許多建物已經朽凋褪色,我仍清楚記得學生時代讀晚清歷史的複雜與痛苦,如今,這些複雜情緒又兜頭淋上、逃都不過。

十七孔橋上,一位老先生拿著大筆沾水,在橋上一格一格的地石上寫著:「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字跡遒勁有力,遊人看了無不讚賞。只是清風不斷,「悲歡離合」幾個字還沒寫完,前面的「陰晴圓缺」已經風乾難辨了。


** 舊城與新人

什麼樣的住民,才能匹配這麼座歷史名城?老實說,我失望了。

幾日下來,飯館間、地鐵或公交車上、商店裡,我甚少聽到「請,謝謝,對不起」這些字眼。商店裡,店員不跟你招呼,不對你說謝;地鐵裡,多的是插隊擠車的人,或者應該這麼說,只有推擠沒有排隊,被撞著了、給踩到了,我總盼不到一句我視之理所當然的「對不起」。兼之地鐵上擁擠難耐,偏偏沒有空調,我很難想像盛暑溽夏之際,乘客何能消受?(公交車亦復如此,縱然搭上了佔數極少的空調車,不過廿六度或不到十一度同樣冷暖氣全不開。)大概也因如此,眾人火氣不小,客氣不來,繼續推擠。

在路上行走,在公園、在古蹟殿堂,得小心路人時不時的一記響痰發射,不分男女隨地吐痰的文化,最是讓我怵目驚心。

我開始對自己生悶氣,究竟我是晚來了抑或早來了,這個號稱禮儀之邦的首都住民,怎麼禮數看來無多?

莫怪全城上下寫滿了標語:「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展現首都美好市容市貌」、「北京是我家,維護靠大家」…

一個進步社會的表徵,不外形於心發於外的「富而好禮」。我所見到的北京,漸漸富庶了,摩天高樓春筍般拔天而出,各國商賈名流紛紛進駐,地鐵公路漸臻發達,行人衣裝容表光鮮精神、自信自得,只是這「好禮」一部還很待商榷。

尤其貧富差距大,北京縱使位居政學要衝,匯居了全國菁英,但有太多的勞工流,貧富懸殊因而難在價值觀上取得一致共識,走一趟北京站,最能體會那種貧富的嚴重落差。有這貧富失衡的前提,那個「富而好禮」的意境就只能是個被繼續等待的烏托邦。


** 春城無處不飛花

我喜歡走路,自景山公園眺覽故宮後,沿著開滿牡丹的庭園,悼唁過明崇禎皇帝媒山自縊的地點,便下景山前街過角樓,順著北池子大街與南池子大街一路南行至長安街,太廟旁植滿了鮮花嬌豔逼人,一個長住北京的朋友給我看他新拍的花卉照片,說是北京花期短,花群得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使命盡情綻放,因此多數花朵無不緊簇成團,「長長一串像糖葫蘆般」。

糖葫蘆般盛開的花朵,我在天壇公園果然親自領會,滿樹華芳的氣勢好是妖嬈惑人。

我喜歡北京城的開闊大街。人行道、自行車道與汽車道中間立了列列青翠高聳的行道樹,清晨五六點,人車尚不喧擾時,在行道樹下漫步行走最是心曠神怡的享受。

我落腳處附近的東交民巷,為清朝辛丑條約後的各國使館區,安靜幽森,古建物見證著新歷史,步過舊法國使館樓,還可瞥見內裡庭園水池的美麗雕琢。或是轉入北接東長安街、南臨前門東大街的正義路,兩列清香楓樹將短短十分鐘的步程點綴得詩意十足,這小公園似的安全島,難得的擺置了好多木凳涼椅,沿著走,看到的都是纏綿的情侶。

即便到了商業大街王府井,走來還是輕鬆愜意,除了擾人的「KTV」拉客小姐。

我在店家買了便宜的紅棗窩頭,與當地人共坐路邊吃將起來,情緒如紅棗般有些酸有些甜。從紫禁城、天安門、太廟、貴賓樓飯店、北京飯店一路走至王府井,由古都走入新城,十餘分鐘的路程,輕而易舉,卻叫這個文明古國迂迴蹣跚了兩百年,其間,幾度城毀人泣,字句難言,抒之不盡。

在小吃街買了糖葫蘆,擺脫了兩個KTV小姐,經過一家商店,店門海報寫著:「全面特價,一律狂甩!」


** 告別

離開的這天氣溫繼續飆高,遇到了沙塵暴,黃沙滾滾,天給沙蝕。我前幾日於長城、十三陵見過的蔚藍不帶雜質的天空成了旅程內的絕響。

我躍上計程車,從長安路上三環走高速公路直奔機場,與司機閒聊,他說:「放心吧!機場那邊應該看得到藍天,不影響飛機起降。」

果真藍天,在首都機場。

他問:「南方人?打香港、廣東還是浙江來?」

我微微一笑,給了錢,向司機道了聲謝後隱入航站大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