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澳洲] 庫克船長沒想到的事



Sydney, Australia

西元1770年4月29日,距今約240年前,一支英國船隊登陸了澳洲東岸,插旗稱之英皇屬地,謂新南威爾斯。這支由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率行的船隊,從大西洋岸出發,航行大半個地球,在探勘了大溪地與紐西蘭群島後的回程裡,踏上了這座巨島,從此改變了這個失落大洲的命運。

當年41歲的庫克並非最早發現澳洲之人,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十七世紀,荷蘭人便已到訪澳洲北岸與西岸,但是這個富庶的東南側,卻遲至一百多年後才由英人落腳開發,一吋一吋自原住民手中掠奪而來,賜給英國女皇。監禁犯人、鼓勵新移民、淘金熱潮,人口漸眾、文化日盛,逐步壯大這個天成渾然的海港城市—雪梨。

兩百多年後,雪梨已經成了南半球的新指標巨城,經濟富庶、人文昌興,甚且,城市的活力還遠較遠方的宗主國首都倫敦還要熱騰與多脈動。

港闊水深的雪梨港,在東北方由North Head與South Head雙岬環抱,兩岬之間空隙極大,萬噸巨輪可自在進出,並且毫無障礙地一路蜿延駛進內港碼頭而無擱淺之虞。航過了雪梨歌劇院,他們就可安穩泊定在另一個著名地標雪梨大橋旁,遊輪上的旅人們盡覽港內最佳的風光地景。

傍著雪梨港,沿灣密密麻麻建滿了臨海的豪華別墅,富庶的住民在此日日享受人間難得的大景。雪梨的城區,最早亦從如今雪梨大橋旁的The Rocks區發達起來,如今大雪梨城交通網絡綿密、航行渡輪不輟,高聳的摩天大樓一棟接過一棟。

我讀到澳洲開發史,殊不知,當年庫克船長登陸處並不在此,而是在更南方十幾公里處的Botany灣,Botany灣港勢更開闊、腹地更寬廣,但一行人不在此駐紮,只因當時暫找不到亟需的淡水水源,遂又北行到了如今的雪梨港落地生根。若非如此,如今的雪梨城,可能是長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那些豪宅巨邸,可能都要面向不同的海潮大汐,而雪梨歌劇院與雪梨大橋,很可能也都不存在,那些漂亮的輪渡美景,大概都要換一個不同的面貌出現。

歷史從來就是這樣,當初一個小小的轉折點,換來了將來大大的改弦易轍。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澳洲] 示威



Sydney, Australia

自成一洲的巨大大陸,連天地乾坤都更為蒼渾雄邁。

午後,我躺在床上假寐,還沒自漫長的旅途完全清醒振作,然而從窗外大樹枝葉的前後搖曳,感覺風勢真是生猛,不過是午後的閒情風吹,陣仗大得宛如太平洋西岸之颱風欲來。我似乎漸漸睡去,猶聽得遠方天空爆裂似地一吼拖過幾聲爆吼,幾乎近乎規律了,每隔幾分鐘便有一道來自遙遠天空的巨響,響聲拖尾數秒,陽性且豪魄!

只道是戰機起降練習,引擎聲劃破天空,我納悶澳洲哪來這麼多的戰機訓練。

經詢朋友,原來不是。是午後的疾聲驚雷,大雷傳自遙遠的西方更內陸,以一洲的大氣魄,震懾了我這少見多怪的島民。原來雷暴也可響得如此規則與韻律 !

大雨滂沱,雨勢才歇,我同友人坐在陽台泡茶聊天,天外飛來一隻巨鳥,不畏生、甚至接近欺人地停至離我不過一米遠的欄杆上,看我。

身長超過三十公分高的這隻巨鳥,原來是大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我知道,南方的巨雷夥同大鳥,他們都來跟我示威了,明天起,我要準備好好拜碼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