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7, 2011

[以色列] 廣場上



Jerusalem, Israel

在耶路撒冷的幾日,天炎暑熱,穿梭在窄巷石道中,或無遮蔭,與人群磨肩、在熱浪裡翻湧,通常除了用餐時間外,我不斷地走著,沿著古城垣走,攀著橄欖山行,一日下來,身上的T恤乾了又濕、濕了又乾,不到傍晚已經處處白色鹽漬,我被太陽炙得面紅耳赤。

晚餐畢,天光猶亮。不回旅店,我三番兩回踅到聖墓教堂前的小廣場,坐在階上,享受這窄小狹促的穆斯林區的一點點奢侈開闊、享受行軍一日後的鬆緩閒適。就算沒有晚風,至少這裡有一方天空,運氣好,一輪明月就掛在教堂塔尖,這個塔尖,在此屹立了有幾百年,這個廣場,迎接著人們的來來往往已經一千六百餘年。

是個太重要的建築,觀光客、朝聖者都將此地列為必訪,因此小廣場也是觀察來自世界各地人種的好地方。更有許多神職人員,各自隸屬於不同教派,他們著各自的教袍、講各自的語言、領各自的信眾,向同一個基督頂禮。

坐久了,我和旁邊的來自法國的旅人聊了起來,言及我非教徒,他吃驚地問我在此地做啥?我反問作為教徒,來聖地拜訪的意義為何,他也摳了腦門想了半天。

但時有晚風,吹來真舒服。我們俱把背靠著石牆,腳懶懶地伸長舒展,隨意聊著天,在暑日午後,無論有否神性有否天啟,這都是個心靈上至清至愉快的一刻。

Saturday, February 19, 2011

[以色列] 悠悠馬薩達



Massada, Israel

死海畔果然一片死寂,不唯湖內難有生物,即使在岸上,也是一片乾漠。大地滄莽、旱土連天。

馬薩達(Massada)就位在這樣一個地方。

馬薩達,猶太人的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是一座不毛的石丘,西低東高,各高約100米與450米,山頂平整呈菱形狀,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遠遠望去,僅是沙漠中又一座黃黃凸丘,殊不知此地在近兩千年前發生過一件轟轟烈烈的人間大事。

西元66-70年間,在現今以色列地區爆發了猶太人反抗當時統治者羅馬人的起義與戰爭。猶太人在自己的聖城耶路撒冷節節敗退,第二聖殿亦被羅馬人焚燬。在帝國大軍的圍剿下,一群猶太人逃出耶路撒冷,並在死海畔易守難攻的馬薩達建立最後的據點,他們在這石丘上造城牆、宮室、糧倉、引水措施與貯水槽,意圖與羅馬帝國長期抗戰。

西元72年,羅馬總督Flavious Silva率領羅馬第十軍團包圍了馬薩達,開始在西側修築高台土坡。在團團圍困馬薩達2-3個月後,羅馬軍隊完成攻擊準備,順利攻破馬薩達的城牆,只是,進入馬薩達的羅馬大軍,看到的僅是約960具猶太人屍體、燒毀的建築和保存完好的糧倉。

原來,堅不投降、又無勝算的猶太人,在羅馬人破城之前展開了集體自殺。礙於猶太教不鼓勵自殺的傳統,他們輪流殺戮彼此,先殺去家人,再讓士兵彼此互相屠戮,最終僅留下躲在貯水槽中的兩位婦人與五位小孩逃過一劫,並將此故事流傳出去。

故事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但是不屈撓不媚敵的馬薩達精神,幾千年來成為猶太人的民族驕傲、國魂象徵與精神火炬,他們說:「Massada shall not fall again!(馬薩達不可再陷落!)」,尤其二次大戰後,離散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以色列重新復國,馬薩達傳奇與精神更是猶太人教材中從不或缺的一頁。這一次,他們不再容許馬薩達或以色列,再從他們手中丟失。

把民族主義推至極致,跟宗教一樣常常會產生十分駭人的力量。或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馬薩達、都有自己的四行倉庫、都有自己寧死不屈的可歌可泣故事,但是也不禁讓人想起,民族、宗教擺兩旁,有多少性命可免於屠殺銷亡啊!

終究只是癡人之夢,人類的文明,卻從來沒那麼平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