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da, Lithuania
上世紀的80年代,正在影壇慢慢建立其獨樹一幟的奇誕風格的導演David Lynch,拍了一部叫做「沙丘魔堡(Dune)」的電影,據說多數成人看了都一頭霧水,彼時還唸小學的我,自然看完也在五里霧中。我只記得電影中有很多的沙丘,沙丘下有似乎很大的會攻擊人的沙蟲。
帶著這樣的記憶,來到了立陶宛西岸、在波羅的海邊的海岬,高高低低綿延的沙丘,據導覽說是會逐年移動的,幾十年前甚至有個村莊就被沙丘侵蝕滅了頂。為了對抗這食人沙蟲,人們想盡發法,築籬種樹,把幾百年來砍掉的樹林慢慢植回,漸漸讓沙丘定了居,也減緩了細長海岬在自然演化下慢慢消失於波羅的海中的速度。如今爬上沙丘,就像是登上一座休火山般,沙蟲沉睡,我們可以放心在高處盡覽美景了。
一旦人們復又砍樹伐木,肯定又要喚醒沙丘,不斷瘋狂移動、四處侵略。這真是個易懂又真實的環保教材,同時還有那麼一丁點的科幻警世意味。我沿著陡坡攀丘,說不上是敬畏,但我在想像中的巨大蠕動沙蟲的上方,走來卻異常的小心。
沙蟲一說讓我想到宮崎駿的「風之谷」裡面的王蟲。希望台灣許多美麗的角落不會步上後塵…。
ReplyDelete@ 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