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huang
鳴沙山離敦煌市區真近,乘公車不過二十分鐘,我已經來到了沙漠邊緣。真是戲劇化的城漠分際,柏油路的這側,仍然綠意遍佈、房舍星綴;那側,細白沙漠大規模無限綿延,幾乎像是人工造景,或是更高科技的VR、AR成像,絕對滿足潮熱帶人民對於蒼涼大漠的浪漫想像。
鳴沙山,當地人稱其為「阿依艾庫木」,意為「有聲音的沙漠」。風吹沙動成響,大風便大鳴,甚是漠地奇景。
但是大漠他處早已見過,不足稱奇。我慕名而來的,是在鳴沙山麓,自漢代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的古老的月牙泉。
泉水早非月牙形,雖用線欄圈出了半月形,實則泉水漫溢,從高處望下,只是灘不規則狀的淺水塘。走近泉畔,幾株年邁的沙棗樹繞泉一側而生,更遠處,有幾棵千年胡楊,如果年份屬實,那就是生自宋朝時期的老樹。
遠看是白沙,這些細沙近看卻成五色,稱「五色沙」,有紅、黃、綠、白、黑五色,白沙為石英礦物,紅沙為長石,綠、黃、黑沙是不同岩石的碎屑,混雜在一起卻成神奇的金白色。說是日光曬熱的五色沙有治療腰痠腿疼與風濕關節炎的奇效,不過這類傳說多屬臆想或附會,只能一笑以對。
泉側的沙丘上建有月泉閣,頗有古風,卻是新樓。最早的月牙泉古建築,晚自清乾隆時期才出現,官廳廡廊,臨水而設,七真殿、玉皇樓、菩薩殿、龍王殿、天神殿、藥王洞、祖師殿、雷神台...,咸是道教建築。看廿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史坦因及伯希和等人拍的檔案照,樓宇斑駁、矮仄。不過即便如此、即便地處大漠邊隅,這些建築還是在文革時期遭致了完全的毀壞。現在的月泉閣,是建自晚近幾十年的事了。
為看月泉不同時間的光線景致,連兩日皆來,首日正午,次日向晚。果然色澤不同、氣溫差異亦極大。夕陽早早就沒入沙丘的脊線後,等待眾星出現穹空,還有好長一段時間。人潮多是團客,散得極快,不到六點,遊人幾希。整個月牙泉便幾乎是我與其他零星幾個遊人所獨享的了。
比較煞風景的,景區自早至晚不間斷用擴音器大聲撥放著那首兩日來聽得膩極的「月牙泉」:「就在天的那邊 很遠 很遠 有美麗的月牙泉 她是天的鏡子 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樂園 從那年我月牙泉邊走過 從此以後魂繞夢牽 也許你們不懂得這種愛戀 除非也去那裡看看 看啊 看啊 月牙泉 想啊 戀啊 月牙泉...」 閒坐沙上覽這泉閣夕景,我很想偷偷把擴音器的電線剪了。
回來後心癢,上網多查了月牙泉的資料。「由於環境惡化,現在月牙泉地下水已經基本枯竭,池內供水如今主要係靠水管輸入的自來水。 」
哎呀!月牙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