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8, 2019

曲水流觴之想




Shaoxing

中國古文人雅士最嚮往之境界,除了如寓言般託寄的不存在的桃花源外,若非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田園躬耕生活,應該就是同為東晉時期,但比陶淵明成詩更早個幾十年的王羲之等一夥文人共同鑄就之「曲水流觴」場景吧?

得先來段歷史回顧。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初三這日,王羲之夥同謝安、李充、孫綽等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因「修稧事」宴集會稽山陰的蘭亭。四十餘名士列坐溪邊,將盛滿酒的羽觴(一種輕便的酒杯)放入溪水中,沿曲折的水流漂行,羽觴漂至誰的面前,誰就應取觴飲酒並賦詩,未能即興成詩者,罰酒三杯。一日下來,眾人賦詩三十七首,當場會為一集,由王羲之作序,在酒酣興濃之際,用蠶繭紙、鼠鬚筆,揮筆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後人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這「曲水流觴」之景,便象徵性地成為了文人世界中最為風雅的活動想像,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歷來造訪過的許多城市,我見到了甚多的模仿這曲水流觴之場景而複製出的水流小亭,只是硬體搭建簡單,要複製一千多年前的場景,若無天時地利人和,談何容易?

光從天氣與環境而言,要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環繞,要有清流激湍,才流得動羽觴而不頻頻擱淺。不能有汙水、不能泛惡臭。活動這日需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不能陰天,不能下雨,只能暮春而不能溽夏,不能有揮之不去的小黑蚊,不能自修竹林中竄出驚人的蛇虫。

最重要的,要有四十餘位文情夠好的雅士,即興成詩,水平得高,不能濫竽充數、不能中途落跑。這些人不能託有B型肝炎而拒不飲酒,不能藉口妻管嚴而頻頻pass。即便不慎醉酒,亦得保持酒品而不鬧事。兒女不能亂入干擾、路人甲乙不能隨意闖經。更重要的,要有一如王羲之般,能輕易成就一篇好文、微醺狀態下寫下一手好字的絕代高人。

幾乎是另一個不可能的桃花源了不是?

找到了有趣的資料:當天四十二人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有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另有十六人作詩不成各罰酒三觴。原來東晉雅士的水平也不甚整齊,嘿嘿。

換個角度想,這個名傳千古的活動,我們習慣了從寫序的王羲之眼中觀看此事,多麼地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人生幾何啊?但是,不從人生勝利組的角度,莫忘場中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還作不成詩呢。在流觴的過程,或許他們不斷地瑟瑟發抖且擔心羽觴會停在自己的面前而出糗哩,至少,我想像如我這樣一個俗夫,若混跡其間,應該就是這個景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