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8, 2011

[以色列] 聖地‧困境 (1/2)



Nazareth, Israel

拿撒勒,耶穌基督幼時成長之地,昔時的猶太小鎮,兩千年後物換星移,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阿拉伯人住區,廣義的約旦河西岸領地。

我從猶太城Tierias搭車行來,已是午後,怕時間不夠,特意到旅客服務中心確認往返拿撒勒的車表,問清了回程末班車時間,跳上公車,蜿蜿蜒蜒,沒想到還沒到目的地,已經快五點,根據導覽書所言,這裡最重要的景點報喜教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天使迦百利降臨告知瑪麗亞即將懷胎耶穌之地),只開到五點。

公車走大道不彎入鎮裡,是以我在城鎮的外圍下車,遠遠看到小丘上被團團阿拉伯人住宅圍繞著的高聳的報喜教堂高塔,看得見卻仍遙遠,邊跑步邊望錶,只剩五分鐘眼看來不及了,咒罵著自己的心急,應該隔天時間充裕時再來的!一方面,這裡的人行道真是窄仄,障礙物擺滿了一堆,行人走行實為不易,我索性慢慢走,頂多只看看教堂外圍便是,來觀看21世紀的拿撒勒氛圍,其實才是此行目的。

好不容易走至教堂,原來五點後還繼續開放!裡面一群韓國來的教徒正等著場地要唱聖歌作禱告。我混跡韓國人中,教堂裡裡外外跟著繞了一圈,看著他們繁多禮式、不疾不徐。

教堂外,如今的拿撒勒,就像東耶路撒冷,盡是阿拉伯人商店與宅邸,水果販、雜貨販、菜販在路邊熱熱鬧鬧經營生意,再沒有任何一丁點足資想像的兩千年前的猶太景致了。夕陽漸斜,大家陸陸續續準備收攤,路上行人漸少。

走在街上,一群十來歲小朋友難得看見東方臉孔,麇集而來,幾乎是團團將我圍住,不斷以兩個英文單字大聲叫喊著:「Hello!」、「China!」,我試著用簡單的英文與之溝通,聽不懂,就不用費唇舌解釋我來自何方了。

太過熱情,小朋友們東拉西扯不讓我走,我感覺自己像被猴群團團圍住。還沒找著我該等車的站牌,但是此時看到我的公車正從前方揚長而去。

地圖上的標示太含糊,我向小朋友們詢問巴士站牌在何處,他們除了「Hello!」與「China!」沒能給出任何訊息。到路邊詢問大人,沒人懂英文,他們搖搖手,大概對我所說的這個猶太城名Tiberias很無好感,也沒有進一步想幫助的意思。好不容易找到兩位走經的教堂修女,她們用其極生疏的英語,說大概是某某方向吧,她們也不搭巴士的。

一般來拿撒勒的旅客,都是全團乘遊覽車而來,以是這日我竟不到任何一個外來者如我一樣找尋找著回程巴士站牌。又一次,我落單了。

遊客中心也關門了,我決定採取最笨的方法,回到我下車的地方,走到馬路對面,循常理,這樣等回程車總很保險吧?

等了一個多小時,被西落夕陽炙昏了,我想,我等待的巴士應該是不會出現了。我被困在耶穌成長的地方了,幸或不幸。

Tuesday, May 17, 2011

三十而



Shenzhen

深圳,中國南疆的邊陲小鎮,小小的南蠻漁村,一直到了上世紀的七零年代末期,還無法預知其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例的大躍進。1980年,中共國務院批准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傳奇開始撰寫。三十年內,這座新興城市將鄰近的廣州比下、超京趕海,不僅人口大爆炸,成長至近一千五百萬,其經濟發展,果然如飛天之龍,迅速躍升為全球第十四大金融中心,在內地中僅次上海。其人均國民所得GDP,更是獨占鼇頭居中國第一(不含港澳)。

便可以想像這段時間內這個地方不管在外觀(摩天樓群、地鐵、機場、大道、口岸…)與軟體(股匯市、科技、金融、物流產業勃興)上與上世紀創城時的巨大斷層。

聽悉過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工造鎮之例,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如澳洲首府坎培拉,政府艱辛地將人口遷往該處尚未竟其功。在三十年間造就一個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巨城,從南方籍籍無名的小鎮,易身為國際大城,深圳,是個龐大的中國崛起的鑿鑿鉅證。

十一年前來過此境,這回再來,幾乎是到了座不認識的新城。

和在此工作已兩年餘的朋友相偕至按摩中心按摩,其宏大規模讓我大吃一驚馬上成了劉姥姥,這種休閒產業的巨大通常可以等同於其經濟金融發展的熱烈暢旺,附近有多少棟這樣的龐大水療按摩館,就暗示了周遭更多的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項產業的轟隆運轉、金潮滾滾。

莫怪乎我那來自台北的朋友樂不思蜀了,台北老城,經濟垂垂,要快速致富賺錢,焉有不來深圳之道理?這裡的市場大、人口眾、機會多、國際程度高、產業脈動快,一旦見過了,「不可能回去台北啊!」他說。回台北,意味汲汲忙碌,小錢小波渡一生,無趣又可悲。

那麼,大概全世界多數城市都是無趣之境了,我心想。

另一天,我和許多來自深圳的朋友們在一訓練課程中成了同學,所謂「來自深圳」,意味新近從中國其他城市遷入深圳,深圳是外來人口主宰的城市,他們來自江西、湖南、陝西、四川…,我說身在廣州與香港間,你們不說廣東話嗎?

沒人會說。

又問,隔日得半日閒,請問在深圳觀光客該往哪去?是否有古蹟、風光、文化熱點?大家面面相覷,翻著我自旅館拿的深圳地圖,摳摳腦門想了半天。

這些同學多屬白領階級,聊及他們公司工廠同事,「沒得加班的活沒人要幹!馬上就缺工。」城市的性格,大概可以從此管窺一二。

我想起前一日晚間,自廣州搭和諧號火車直至深圳,車過龍華近深圳,我望向鐵道旁那一棟棟的建築,透過窗戶,只從瞥見的燈光與裝潢,通常就很容易判斷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是很好的主觀指標。

我看到的,是白白日光燈,幾乎都沒有裝潢的房間裡,有極簡單的家具、上下舖鐵床、吊掛滿處的衣物。一式一樣、一棟接一棟。這一區,約莫是工廠區,巨大綿延不絕的廠房車間。

與我隔日在城中心區看到的熱鬧華麗的會展中心、購物公園、拔高的精美的玻璃帷幕大廈,太不匹配。

才三十年,我想,年輕的深圳特區值得更多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