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4, 2004

[奧地利] 在有葡萄藤的丘上


夏日在維也納,不去羅伊曼廣場(Reumannplatz)名聞遐邇的堤喜(Tichy)冰淇淋店享用香濃駐舌的各式冰品;不去佔地廣闊的普拉特(Prater)林蔭大公園,仰躺在油綠的大草地上閒散打盹;不去多瑙河畔,就著潺潺東流的河水緩神舒心,還有一個不遙之處等你落腳造訪,一座佈滿葡萄藤的小丘,一座讓你大嘆所謂歸回田園不正就是以此為終極的飄滿藤香的森林小丘。

這座小丘位於維也納北側,我以為,覽觀維也納景致的最佳制高點並不在那個有人作高空彈跳的多瑙塔,也不在那棟號稱是全奧地利最高建築的千禧塔大樓(Millennium-Tower),而是在這個北側的卡倫山(Kahlenberg)或是李奧波山(Leopoldsberg)上。在丘上,可清晰將維也納城、多瑙河新舊河道、在河對岸高聳的多瑙塔及聯合國大樓群納入眼簾。迴首左望,多瑙河更上游以及河畔的原野城鎮都靜謐地橫躺一方。



李奧波山頭有座廢棄城垣,興建於兩千年前,兩千年內幾度城毀重建。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大概在三百餘年前,土耳其大軍揮戈西進,所向披靡,東歐諸國一一戰敗,穆斯林大軍順利推進維也納城外圍,才在奧地利人的奮勇抵抗下軍潰馬亂、退回西亞。相當意義上,此役守住了基督教世界文明,也為此後的世界宗教與文明重定勢力版圖。廢棄的城牆上,還有擊退土耳其人三百週年的紀念牌。

前史已矣,都不打緊。我這樣一個膚淺的觀光客,三番兩次來到這裡,當然不是憑弔歷史,撫牆追昔。這個山丘這麼深深攫住我的,是那滿目的清脆的綠,是那些順著丘勢起起伏伏佈滿丘面的飄香的紅葡萄藤、白葡萄藤。八月間在此漫步,最是可見纍纍成串的、在陽光下閃著魅麗光芒的紫葡光與白葡光。在過幾個月,這些芬美的果實都將化作瓊汁玉液、剔透盈閃。


沿著卡倫山路(Kahlerberger Strasse)緩步下山,二個小時餘,我如穿過一道道芳香織成的細網般行過望之不盡的葡萄園,當地騎乘越野車登山的人們偶爾與我擦身而過互相招呼問候,像我這樣隨意漫步者亦多有之,許多人在山丘間葡園旁的草地納涼居丘臨下遠眺維城,或是在路旁的木製涼椅上聊天閒話。一段兩小時餘的路程,我總是摩摩蹭蹭,處處留情,三個多小時後終於走到了山下的貝多芬小徑(Beethovengang)-維也納城內所謂貝多芬的故居(Beethovenhaus)何其之多,固然當年貝多芬寓所搬動頻繁,但是據言貝多芬確是在此徑上發想第六號「田園」交響曲的,該樂此景,完全契合,我完全不懷疑這樣的傳言說法!在小丘上散步,事實上在我腦際自動響起的背景音樂就是「田園」。

總是走到了努斯村(Nussdorf),無數販賣新釀酒的Heurige餐廳又在那誘惑我了,撥開自藤架上垂下的重重的葡萄藤進入屋內中庭,一杯冰涼的葡萄酒,或是一杯在天光下醇透的透著黃光的冰葡萄汁,最是此時的解渴良方。在有葡萄藤的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