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1, 2024

[日本] 茂庵午後

 



Kyoto, Japan

咖啡館彷彿一處山中別館,位居京都東北邊的一座小山上,獨棟而立,四周林木森森,樹冠都遠高於這棟兩層樓高的古老木建築,鳥鳴啁啾。

採的是預約制,因此沒有過路客,一階一階拾步上來的訪客,都是專程而來,甚至遠道而來。大概只有我是一時興起吧,走完哲學之道,覺得距離不遠,遂一路散步行來,途中走經的都是少有遊客的當地住民社區,平靜而祥和。

果然藏身在好幾個蜿蜒山徑的盡頭,沒真走到建築前方,沒可能前無綠樹障物地一覽這座藏身雅緻建築中的咖啡館。運氣真好,有人預約未到,原只是想推門探頭看一下咖啡館內裝就好的我意外坐了進去,點了杯咖啡,突然被增色的午後。

內部亦全為木構,屋脊橫梁與寬幅的大地板都是溫暖的原木質。空間不頂大,無隔間、四面開窗,視野遂極為通透。僅臨窗設座,因此從每個座席一抬眼都可看見窗框外的一片翠綠與藍天遠山。

我的一碗咖啡送來時仍裊裊冒著煙,雙手捧碗,一口一口啜飲著,同時看著前方的天光雲影,這是一杯混搭視覺、嗅覺與味覺的咖啡,鬆綁很多思緒與白煙一同飄散於無形。

一個意外的茂庵午後。

Thursday, January 11, 2024

歐洲菜市場大巡禮

 



近幾週來在串流平台上不疾不徐、一集看過一集紀錄片「歐洲菜市場大巡禮(Food Markets: In the Belly of the City)」,看之前與看之後總是充滿了期待與滿足。

沒有露臉的主持人搶走主題風采,節目只是以旁述的方式,點睛式地記載製作團隊遍訪歐洲各城市傳統食物市集的採訪與發現,節目首播自2013年,精工製作,歷時十年也不過釋出了25集介紹25座市場。

節目中最欲呈現的,是各市集的攤商與其販售食物的緊密關係,不管是直接農漁作,如蔬菜、花果、禽畜、漁獲,或者是以這些原材料製作出的食物,如起司、火腿、派餅、果醬、漬菜…,除了訪問攤商,更追蹤到了他們在各自(通常方圓幾十公里內)的農漁場、製作地,呈現了食物最原初的生長狀態或製作成形的過程,原生、有機、在地、限量,新鮮而美好、自然而健康。知道了這些攤商在把食物送抵市場前的一切努力,在市場與之對話、交易,陡然便增添了極多仿佛前工業時代才有的濃郁人味。

每一攤商訪問介紹完畢,有好幾秒的時間,攝影機對準他們,站在自己的農場或販售的食品前(驕傲、開心或靦腆地)直視著鏡頭,也似讓觀眾有機會向他們致意。

綜括來說,這些市場的多數生產者即是販售者,並將產品直接販售給了最終消費者,套用馬克思「資本論」的概念,這樣的條件下,生產者了解需求者,生產物依照需求被創造出來,資本主義介入的程度與影響猶低,較無庫存、沒有剝削,重新演繹了極度資本主義化前那種美好與素樸的交易關係。

扯遠了,我只是總訝異於看一集又一個市集的介紹,兼談一點點的歷史、風土、餐肆、人情、美食,會讓人產生那麼大的喜悅與滿足。看完最後一集時,我甚至有一點點的不捨。

節目也採訪市場周遭就近自市集採買食物進行烹煮的餐廳,談主廚與攤商的相生與依賴關係;偶爾亦訪及市場管理人員,看看這些充滿歷史的傳統集市,究竟如何管理、有何秘訣以維繫並興盛幾十載、甚至數世紀。

更不禁要想,我們的傳統市集處在什麼樣的狀況?是不是也有這些好故事?爾後也該來仔細觀察一番。

https://www.imdb.com/title/tt267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