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7, 2001

[瑞典] 世界, 就有了光 - 瑞典聞見記.


※結廬在人境

我是先在斯德哥爾摩住過一段時間,然後才又造訪水都威尼斯的。同樣是水上之城,風情卻是南轅北轍。基本上,二者都不是大城氣派,然則威尼斯淒楚浪漫、斯德哥爾摩典雅秀麗,一南一北,遙而相望。於我而言,威尼斯是不折不扣的觀光城市,擺渡人的歌為觀光客終日不輟。斯德哥爾摩儘管觀光業也興盛、也迷人,然而感覺上更貼近真實生活,各項元素齊備,居住、渡假兩相宜。在斯德哥爾摩過日子,很有一種即使在繁弦急管中,也可悠然見南山的自在況味。

事實上,急管繁弦這個詞可能根本就不適用於瑞典,即使是在第一大城斯德哥爾摩。如同多數北歐國家一樣,瑞典人生活步調緩慢、悠閒,工作雖然重要,但重要性絕不凌駕生活之上。在這裡,下班後不趕著去應酬、去唱KTV,更吸引人的舉措,可能只是在草坪上坐著曬太陽、在餐廳外喝啤酒、咖啡、在波羅的海划船、在公園跑步、在自行車道上騎腳踏車。

時常,下班後在街頭散步,一拐角撞見個傍湖或海大小不一的公園,廣大的草坪上三三兩兩坐了些人,看書、聊天、或者只是或坐或臥凝向遠方曬太陽,跑步的人喘息而過,遛狗者不絕於目,我常要不由自主地止了步,跟著一屁股落在草地上,呼吸起那愜意的波羅的海海風來。


夏日的瑞典,日照時間極長,即使子夜夕陽西下,天際仍是一片澄黃。因此,臨睡前看夕陽是再家常不過的事。常常下了班,一直到天黑還有五六個小時,這餘出來的「白日」,是夏日的天賜,也是冬日嚴寒少日照後的補償。夕陽遲遲未至,晚餐泰半也就可進行極長。吃完主餐,換個露天酒吧喝酒、再換另個酒吧聊天,臨散場,也不過晚上十一點,天色猶亮。

完全不擔心夜歸的安全問題,或是交通問題。綿密的地鐵網絡有五十年歷史,車次頻繁、最末一般車至少也是半夜一點以後。瑞典的治安,據我瑞典同事的說法是:「這是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了!」雖不中,亦不遠矣。或許因為富庶、社會福利制度發展完善,在這裡,你鮮少見到乞丐、流浪漢之類,失業率不超過百分之十,犯罪率極低。唯一的隱憂:自七、八0年代以來瑞典陸陸續續收留了來自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難、移民,社會福利支出迅速攀升,但似乎又少了一套適切的配套教育與工作政策,這些移民的第一、二代,漸漸沈入了社會的底層,平靜無波的社會治安,開始起了一些漣漪。

不過大體上,瑞典人整體教育水平極高,富而好禮。不若多數人所認為之冷峻疏離,事實上,他們是以一種極其文明與禮貌的方式與你應對進退,談不上熱情好客,但至少你可以感覺出他們的關切與善意。這關切與善意,是架構在瑞典人的富裕與生活價值觀上,因為競爭性低、因為生活至上,猜忌與提防也較稀落。人與人之間,互信於焉滋長。


在瑞典走路,你鮮少聽及車陣中不耐的喇叭聲,永遠不擔心車子與你爭道。遠遠看了你要過馬路,司機便開始減速。地鐵上,上下有致,沒有人會為了搶個座位,推搡人群、佔位呼伴。多數時,我看到許多人寧可站著,看書、聽音樂。這城市的人極愛看書,地鐵上幾乎人手一冊,公園裡、馬路邊到處是看書的人,也莫怪整個城市的氣質似乎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優雅。人相由心生,城市之相,就由城市諸人的心靈在有形無形中共同孕育而生。

但也不盡然盡是優雅,要看另一面的瑞典人,你可等到周五晚及週末,喝酒、喝醉的人極多,不分男女,許多人就在車站或車廂中吐了起來。還聽說許多人就如日本人般拉鍊一扯、路邊小解起來。奇怪的是,車站廂內一到星期一早上又回復原狀彷若一切未曾發生,那些喝醉酒的人們似乎一轉眼又成了衣冠楚楚、相貌精神的上班族。

※海上升明月

斯德哥爾摩依湖(Malaren)傍海(Baltic Sea),出城往東是一片數不清的細碎島嶼,稱archipelago,這是我到瑞典才學到的單字,意指群島、多島。所謂多島,當真就是成千上萬的島嶼。乘維京郵輪東至芬蘭,在島群中迂迴前進最能讓你盡覽此一特異風光。即使在城區,島數亦相當之多,例如著名之舊城(Gamla Stan)、當代博物館所在的Skepps Holmen、Skansen露天博物館及Vasa Museum所在的Djurgarden,因此,渡輪自然而然成了地鐵、電車與公車外另一項重要的交通工具。真想領略斯德哥爾摩的美,就絕對不能錯過水路景致,況且水路路程近,常常同至一處航行時間要比公車短。乘船從Tivoli park往Strommen,尤是觀賞舊城之美不可錯過的軌徑。


某日我與友人乘船至距斯德哥爾摩一小時航程的Vaxholm,近九點吃完晚餐出餐廳,赫見一皎潔明月自海面昇起,那月之大,真叫人吃驚。北地之故,讓這外國的月亮較台灣大了許多,這可非關崇洋媚外。就像每日的夕色,永遠斑斕瑰麗,其眩人程度,就似台灣颱風天的雲彩天際、變化萬千。

※人啊人

我常在想,除了富庶(瑞典平均每六人有一艘船、各個細碎小島上的夏日渡假屋極為普遍、物價之高亦是名聞遐邇),這個國家令人稱羨的,還有其整體的國民氣質。所謂氣質,也不僅是所謂富而好禮而已。與他們談及世界政經,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的關照與看法,加上長年舉辦的諾貝爾頒獎典禮,其世界觀,非台灣人可以比擬。瑞典人的英文也真是好,不管一般店員、計程車司機、技工無不說得一定程度的英文,簡直就是第二母語。我最記得,某日我在一家麥當勞進食,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女孩跑到我身邊,說了一串瑞典話,一頭霧水的我只能搖搖頭回應:「Can you speak English?」頓了一會,小女孩改以流利的英文問我:「請問你有看到這裡之前有個黃色的小包包嗎?」或者是在往機場的路上,我的計程車司機為回答我一個問題竟以英文談起了該地暗紅色柏油路面所使用的原物料、混合比率,每每教我瞠目結舌。

挪威人說瑞典人一切太過講究秩序,不過也因此,那種秩序的美感便充斥身側。建築、法規、飲食、活動,都是斯堪地納維亞的簡鍊風格。在瑞典聽演唱會,大體上,群眾是有致序地熱鬧、狂歡著的,也吆喝、也吹口哨,但總適可而止,不勞警衛憂心。即使有人極為忘我,頂多也是兩人手勾手,在旁邊自己愉悅地跟著節奏舞動起來。


夏日時分,來自世界各國知名歌星的演唱會一場續一場未曾間歇,且不乏露天無座不分區者。從來不至大家一股腦往前擠,欣賞歸欣賞,愜意與舒適還是同等重要,就像搭地鐵不一定非得搶到一個座位般。舒緩,怡然。

多半不崇尚所謂「美白」,有太陽,曬不來不及了哪還打傘?多數瑞典女人脂粉未施,講究自然之美,香水用得也不多。那樣的美,較近乎麗質天生。走訪歐洲諸國,純就外型而言,瑞典人是極為拔尖的。身材高大不說(男性平均身高至少180公分,女生170公分),臉部輪廓深刻,男的英挺、女的秀麗。更重要的,即使進入中老年,這些瑞典人鮮少如多數其他國家的中老年人,背著大肚腩、身材嚴重走樣。比較常見到的,是雖然已經五六十歲,但身形依舊年輕的「老人家」。我想,這是飲食之故、運動之故、基因之故吧!就此,瑞典人是極得天寵的。每每,在電車、地鐵上看著這些玉樹臨風、高挑秀麗的男男女女,行止優雅地讀書、看報、聊天、上車、下車,膚淺如我者總要自心底湧出陣陣讚嘆。

那時候,不知為何,我總就要想起友人某首詩作中的最後一句:「世界,就有了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