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01, 2006

[奧地利] 維也納咖啡館紀事



Vienna, Austria

我的手錶因電池耗盡而停了,想知道確切時間,得從手機上的螢幕才能得知。但是我不需要鐘錶,冬季太陽落得早,從天光的明亮度,隱約可以推估大概時刻,此外,此刻我坐在維也納的咖啡館裡,在維也納的咖啡館,時間是停滯的,手錶當然也就不必要。

才坐定不久,侍者前來相詢。

“Eine Melange, bitte.”(「一杯Melange咖啡。」),我說。
“Eine schoene Melange!”(「一杯美好的Melange咖啡!」),侍者重複一次。

我會心一笑,想看看待會送上的咖啡究竟有多美好。

來維也納兩個月餘了,冬季天候酷寒,不好到處冶遊,尤其遇上大雪不斷,閒暇時只能往咖啡館跑,飲咖啡的劑量約莫是在台灣時的十倍有餘。

作為維也納最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這裡的咖啡館當然不令人失望。許多維也納人把城裡為數上千的咖啡館當成自己家的客廳,用餐、閱報、吸煙、聚會、打牌,甚至撞球。除了住家與公司,咖啡館約莫是當地人最常出沒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並不誕生在歐洲,歐洲第一家咖啡館也非落腳在維也納,但這咖啡館文化卻自十七世紀下半葉起在此地發揚光大,與城市氣氛作了一個極佳的相倚相成示範。


這裡的咖啡館是歷史的、風雅的,但更重要的,是深入市井的。作為城裡的文化座標,咖啡館必然不只是餐廳或者商店,咖啡館還要承載著更深的生活態度。

咖啡館裡,總有無數的當日當期報刊供人覽閱,最常見的咖啡館景觀,便是人擁一個報架,在裊裊煙霧中,一邊品啜咖啡一邊翻報閱讀,不諳德文也無所謂,英文、法文、義文報紙也多在咖啡館搜列範圍,只要你得空入內小坐的話。我以為,「閱讀」當然是文化的進階,「閱讀報刊」不必然代表智慧,但是拿著報架仔細閱報,那是一種氣定神閒的、不刻意的求知方式,在一切數位的時代,惟心止惟氣定才更有機會與心靈接軌。在咖啡館閱報,當然比在速食店迅速進食、在酒吧舞廳喝酒狂歡更有機會陶養性情。

準此,以咖啡館的密度作為指標,維也納的閱報密度、文化厚度是可欽的。

多數現存著名的咖啡館早自十九世紀便開始營運,其擺設裝潢、其營運方式、其供應餐點卻歷經三世紀少有變更,走進一家咖啡館,對照牆上攝於上世紀初的館內照片,你會驚訝時間原來在此駐留了,你坐的沙發、木椅,即便不是上世紀那座,至少也維持著當時的質地風情。在咖啡館久坐,聽著周遭的絮絮人聲,你會突然有一種時光停滯的錯覺,再一瞥牆上的照片,照片裡似乎也傳達出一樣的背景聲。

歷史的傳承,不就是這樣的絮絮不斷,或口說或文傳?在維也納的咖啡館,歷史,卻只是簡單到把館內氛圍傳續下去,把人聲,從昨日複製到今日,從今天複製到明天。


許多咖啡館定時有現場音樂演奏,或者現代樂、或者古典樂,鋼琴、提琴與手風琴。在咖啡館臨窗閱報寫字,還能有琴音裊繞伴酌,總是賞心悅目。據聞,現場演奏的音樂在十八世紀時進駐了咖啡館,不論是莫札特或貝多芬,都習慣將新寫就的曲式交由咖啡館樂手演奏,並在現場演出時立即探知人們的反應評論。

維也納作為昔時大量著名樂人的聚居之地,在將音樂帶至咖啡館這方面,當然有其獨特的優勢。即便到了今日,多數咖啡館並不播放CD背景音樂,你聽到的,除了周遭人聲、杯盤碰觸聲,就只是時不時出現的現場音樂演奏。

當然也不用懷疑,如此的場合環境吸引了更多的文人雅士,自古至今多少哲學家、小說家、畫家、評論家、革命家聚居咖啡館集思論事,因地緣之故,某些咖啡館成了畫家的最愛、某些咖啡館成了政治人物或學生流連不去的場所,維也納多少著名音樂家、建築師、畫家、思想家在此達至了人生的高峰。

咖啡館,文化孕生的巢穴。

我的右前方,躺著一隻大黃狗,在主人吃下第一口蘋果捲(Apfelstrudel)時,抬眼看了主人一眼,尾巴搖晃兩下又繼續趴在地板上想事情。我總是想,在咖啡館裡,跟隨而來的狗族是否也有更多的心情體會?

比方說,主人點蘋果捲或奶酪捲(Topfenstrudel),是否代表了不同的情緒狀態?

咖啡館的另一個高潮,是分類詳細的咖啡種類與精緻引人的各式甜點。在這裡,你當然不只是點一杯咖啡,也不是簡單的卡布其諾、摩卡、拿鐵與發酸的美式咖啡。咖啡的劑量、牛奶的多寡、加奶泡與否,一家咖啡館,總有洋洋灑灑至少十幾樣的咖啡供你選擇:Melange、Fiaker、Maria Theresia、Obermayer、Ueberstuerzter Neumann、Einspaenner、Kapuziner、Grosser Brauner、Grosser Schwarzer、Kaffee Verkehrt、Kleine Schale Gold…等。不知從何下手?就點一杯維也納經典的Melange吧!Melange是一種加了水、牛奶及微量奶泡的摩卡咖啡,通常伴著方糖與一杯水上桌。一杯Melange,再加上一個奧地利特有的蘋果捲,是最常見相伴維也納人度過一個咖啡館午後的飲料與甜點。

“Bitte schoen!”


侍者端上了我的Melange,果然美麗的一杯咖啡。素白磁杯磁盤,玻璃水杯上一只小鐵匙,併著幾塊方糖置在小橢圓鐵盤上,咖啡杯中,加了奶的咖啡拱著微量白泡,輕輕一攪,旋香而動,我先淺酌一口水,復將鼻翼湊近咖啡杯輕輕一嗅,彷似納進了三世紀的風雅精華,滿足得很!

時間還夠的話,莫忘觀察這些奔走來去的侍者,稱之Oberkellner或者Herr Ober,這些侍者方才是咖啡館的招牌與靈魂,在咖啡館中遊走應侍,引座點餐、送餐收盤。聽來平凡,然則這些侍者們泰半經驗有成、穩重可信,白襯衫、黑褲與黑背心,舉止從容優雅,應對進退不卑不亢,資深一點的,記得你何時何地點了一杯什麼樣的咖啡,偏好的是哪一份報紙,見到你時給你一抹相知的笑容,卻保持一定距離不聒噪攀談,時時留意卻不主動趨前;也不如台灣絕大多數的餐廳般,老是由工讀生出任其實最需經驗與內涵的侍者一職。

見識一家好咖啡館,就從見識一位好的Ober開始。一覽維也納的風雅文化,就從進入一家咖啡館開始。

我的手錶因電池耗盡而停了,但是在維也納的咖啡館裡,我一點都不介意。

(原載2006.1.27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8 comments:

  1. 點進去看不到ㄟ
    一片空白

    ReplyDelete
  2. 請切換到Unicode編碼模式...

    ReplyDelete
  3. 到了維也納,咖啡館是不能錯過的造訪地點,一個想像中一群文人雅士革命家與中產階級
    在香煙裊裊中爭辯著自己的理想,批評社會不公的地方.坐在其中,啜飲台北咖啡館MENU常見的維也納咖啡,是否會有歷史錯亂的感受?

    ReplyDelete
  4. 在台北常常看到的「維也納咖啡」實則是世上絕無僅有,在維也納,沒見過那種品名的咖啡,也少見那樣的調配方式呢!

    ReplyDelete
  5. 在維也納時,也曾努力找尋MENU中是否有Vienne Kaffee,遍尋不著,只好點每個咖啡館似乎都有的eine schlage(不確定拼法)來過癮. 難道維也納咖啡只存在高級咖啡館中? 抑或是台北咖啡館的創意?

    ReplyDelete
  6. 是台灣咖啡館的發明吧!

    ReplyDelete
  7. 我想是因為維也納的咖啡氣息太迷人,所以有人乾脆發明一杯"維也納咖啡"。
    翻開當時遊玩維也納時的手札,我也曾點了杯Malange...
    我不是像你一樣知道它好所以才點,但我想我有點餐的幸運。或者老天偷偷派了小天使引誘我,告訴我非點Malange不可,呵。

    ReplyDelete
  8. 有了一杯經典的Melange,那個咖啡館經驗也剎時經典了起來不是?;-)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