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08, 2014

[台灣] 大國小國




Taipei, Taiwan

近日翻看張北海撰寫其「紐約客夢」的「下百老匯上」,偶有一點針刺般的感觸。

這位年近八十的旅美作者,十三歲以前生長於北京,之後在台灣度過了精華的青春時光,廿六歲赴美就讀、工作,乃至後來長期客居紐約,寫了許多美國觀察,尤其一桿中文筆把紐約寫透了,那和我們在電視劇或電影裡看到的摩天紐約竟又有許多的不一樣。

文章多數寫就於上世紀八零或九零年代,張北海以他的一手體驗,冷熱眼看著大都會周遭人事,當然不乏跨文化的比較、類推。機鋒處處,精雜皆拾。

我特別注意到的,在幾篇寫於九零年代中的文章裡,他三番兩次提及台北、或台灣,那是個台灣經濟成長率動輒8%9%、甚至兩位數成長的年代,國民所得每年以一千美元左的速度不斷累加,外匯存底紀錄連年推升。即便當年台北剛造好「那麼短短一條不過十英里的『高架』地鐵」,從人均所得而言,根本構不上嚴格定義的富裕國家,但是張的字裡行間,台灣儼然經濟大國,幾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甚得自豪。

是那麼的生機勃勃,心神俱信、氣力真在,以至文章寫來臉不紅氣不喘,由心而發矣。

對照二十年後的當今台灣,經濟打趴、政治攤平,不分藍綠,幾乎都哀聲嘆著氣,悼念那一去不復返的高經濟成長年代。尤有甚者,許多媒體不斷發出台灣「菲律賓化」的警告,台勞磨刀霍霍,準備大舉出國當外勞賺外鈔。但是,台灣明明以蕞爾小國之姿成了世界第十九大經濟體,台北明明蓋好了更多線的地鐵、台灣的外匯存底明明才突破了419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國民所得也較廿年前高出許多。昔時的小國,養成著大國的想望與胸襟;今朝更符定義的經濟大國,卻愈來愈以小國自憐自居。

是以,相對的希望,更勝過絕對的財富。我有時在想,莫怪多少平凡之人,總要快樂更甚億萬富豪。一種向上向前的信念與想望,原來才是個人或國家的至價之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